这个尺度感刚刚好,相信我陈部长,没问题的。” 陈斌见张叹这么说了,只能选择相信他,但是这份剧本不是他俩同意了就行,毕竟是公司行为,需要公司最终拍板。 陈斌回到公司,向副厂长唐浩汇报。 唐浩听的牙疼,随意翻了翻这份厚厚的a4纸,问道“这真是张叹写的?” 陈斌诧异道“当然,百分百张叹写的。” 唐浩笑道“他还真是无所不能,官场剧都能写。” 陈斌提醒唐浩关注重点,这剧能不能就这么投标。 “张叹真就这么有信心?他哪来的信心?” 唐浩问道。 陈斌“我们是这样认为的……” 他没光说张叹有信心,剧本是他递上来的,那就表明他自己也是认可的,那么现在代表的就是他和张叹的意见,所以他接下来的话是融合了张叹和他自己的理解。 虽然在和张叹见面时,他有很多不确定和不放心,但一旦决定了,他便努力从中寻找可能性,增强说服力,毕竟到时候说服公司高层的任务,主要是落在他身上。 “我也拿捏不准,这样吧,你把电子版给我。” 唐浩想来想去后说,“剧本我先递上去让人看看,不行再改。” 这是个好办法,最大的难点在于有没有门路。 陈斌走后,唐浩当即联系了浦江市委宣传部的一位朋友,把事情说了,了剧本过去,到第二天得到回复,尺度太大,要剪一剪。 至于怎么剪,对方没有说,那要制片厂自己把握。 这是件头疼的事情。 陈斌得到消息后,再次和张叹碰面讨论,他已经考虑了一遍,说哪里哪里要改。 张叹觉得,这么一改,那就泯然众人矣,没意思了。 “这尺度不大吧。” “挺大了。” “西安事变都有人拍,我这算什么。” “这能一样吗?” 陈斌见张叹不情不愿,劝道,“唐厂长已经和宣传部的领导沟通了,人家说必须得改,尺度太大,不改通不过啊,没办法。” “我觉得没问题的,宣传部只是牵头部门,能拍板的不是他们。” 张叹说。 “……” 陈斌苦笑道“至于谁拍板,我们不知道,也管不到,宣传部是这次标的单位,不听他们的听谁的?” 他理解张叹,作为编剧,谁愿意自己苦心想出来的一个完整故事被修改的面目全非。 他再次劝道“现在改,总比投标后被淘汰好。 要不这样,我组织一个编剧小组,具体工作让他们来做,你负责把关,这样不耽误你事,你看这样行吗?” 张叹摇摇头“先不急,我来问问。” 陈斌“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