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主事可知,最锋利的刀,永远藏在鞘中?" 那时他只当是商人的炫耀,此刻才明白,晋商与倭寇早已狼狈为奸,用大明工匠制造的火器,屠戮保家卫国的将士。 回到火器监,赵莽连夜绘制雷弹结构图。 他用朱砂标注出毒剂渗透路径,在防潮层旁写下:" 遇水即化,释放腐毒,加引信燃烧。 " 当晨光刺破雨幕时,他已将所有证据整理成十二卷密档,可望着这些凝结着心血的证物,他却陷入更深的焦虑——朝中辅王大人与王家商号同姓同宗,若贸然上报,这些铁证恐怕会在呈递途中不翼而飞。 " 大人! " 一名亲兵浑身湿透闯进来," 泉州传来急报,三日前运往前线的火器在试射时连环爆炸,参将以下三十七人当场身亡! " 赵莽手中的狼毫" 啪嗒" 掉在地上,墨汁在证据卷宗上晕染开来,宛如鲜血。 他想起那些驻守海防的将士,想起他们临行前喝的壮行酒,想起他们眼中对新式火器的期待。 而如今,这些信任却成了致命的陷阱。 窗外,乌云再次聚拢。 赵莽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:他要绕过常规奏报流程,直接面见皇帝。 但在此之前,他必须先截获晋商与倭寇的密会。 他挑选了二十名死士,乔装成商船水手,带着改装过的火铳,连夜赶往白鹭洲。 白鹭洲位于晋江入海口,是个荒无人烟的荒岛。 赵莽等人潜伏在礁石后,看着月光下两艘商船缓缓靠近。 一艘船舷画着晋商的玄鸟标记,另一艘船头插着倭寇的骷髅旗。 借着灯笼的光亮,赵莽看清了晋商一方的领头人——正是本该" 失踪" 的王承业。 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" 这批火器比上次的更妙。 " 王承业笑着将图纸递给倭寇领," 哑弹耗尽明军火药,敏感雷弹自相残杀,等他们弹尽粮绝,你们的武士便可长驱直入。 " 赵莽握紧火铳,指甲几乎掐进掌心。 就在这时,他身后的死士突然出异响——一名新兵踩到了枯枝。 倭寇的武士瞬间抽出长刀,箭雨朝着礁石袭来。 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