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楚公不出手相助,恐怕河北之地就要全部落入曹操的手中了!” 陈震不愧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,他并没有直接说明曹操夺取河北之后会对魏延产生怎样不利的影响,而是点到为止,给魏延留下了思考的空间。 他深知魏延和他手下的谋士都绝非等闲之辈。 他们定然不会坐视曹操统一北方,从而成为自己的强大敌手。 魏延显得十分急切,说道: “可是我军距离河北隔着曹军的势力范围,要如何才能突破重重阻碍,前去救援呢?” 陈震毫不犹豫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: “楚公,依我之见,不妨采用围魏救赵之策。 贵军可以出兵攻打颍川和淮南,迫使曹军回援,如此一来,便可解邺城之围。” 魏延听完,一边看着下方的沮授,一边说道: “可以,就按先生说的办!” 当魏延准备传令的时候,早有准备的沮授走上前来,有些无奈地说道: “楚公,此事恐怕有些棘手。 南阳的守军数月前遭受了曹军骑兵的猛烈攻击,损失惨重,至今仍在休养生息、恢复元气。 而淮南的兵马在江东战场上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损伤,况且淮南的曹军实力异常强大,我们恐怕难以与之抗衡啊!” 实际上,这一切都是魏延和沮授经过深思熟虑后精心策划的。 他们对当前的局势有着清晰的认识,深知颍川、许都方向对于曹操的重要性的重要性。 在那里,曹仁、曹洪兄弟率领着大批精锐重兵把守,曹军的强大骑兵更是令人忌惮。 而此时,赵云的玄甲军尚未训练成熟,实力还没达到北上颍川的水平。 因此,选择在这个时候进攻颍川显然并非明智之举。 至于淮南地区,根据军机营传来的消息,情况也并不乐观。 除了寿春原有的数万曹军外,徐州和豫州的曹军也都被调往前线。 这使得合肥的神亭军和巢湖的锦帆军面临着巨大的压力。 这两军其中一大半士兵都是新兵,战斗力明显不足。 他们或许能够守住城池,但要想主动出击、攻城略地则显得力不从心。 这便是曹操出兵河北之际,魏延选择休养生息、按兵不动的原因所在。 然而,当魏延听完沮授的分析后,他还是装作急切地问道: “那我们该如何应对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