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章闻风丧胆 大明的疆域很广,每天都有无数的事情生,天灾便是朱元璋最不愿意见到的事情。 而在各式各样的天灾中,瘟疫就是其中一种,而且是最可怕的一种。 大规模的传染性疾病历来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,现代如此,古代也是一样。 瘟疫在古代是坟场,在近代是战场,在现代是考场,在人类对微生物一无所知的蒙昧时期,一场大的瘟疫有时甚至足以改变整个历史的走向。 在大明,大规模的传染性疾病通常被称为“瘟疫” 、“疾疫” 、“大疫” 、“疫厉” ,或者直接简称为“疫” 。 瘟疫在历朝历代都有生,而且频率都不低,而明朝更甚。 因为大明处于小冰河期的缘故,大明王朝二百多年的国祚显得格外多灾多难。 此刻,看着瘟疫二字,朱元璋一阵头大。 此次的疫情是“天花” 。 “天花” 疫情在历朝历代都不算罕见,而且,面对疫情,大明朝廷其实是建立了一整套应急机制。 朱元璋成立大明时,就下令建立了一套官方医疗体系中,主要由三个机构组成:太医院、医学与惠民药局。 其中太医院只在京师设置,其余地方按规定要建立医学和惠民药局。 除了这三个机构以外,朝廷还推动建立“预备仓” ,为生瘟疫的地方提供资金物资保障。 全国在布政司府、州、县均设置,平均每个县有四个“预备仓” 。 所以,一旦出现疫情,朝廷便会组建由太医院牵头组成的“医疗队” 到地方进行救援。 但即使这样,瘟疫仍旧像是阎王降临一样,所过之处,都是“朝夕死。 至一夜之内,一家尽死无孑遗。 百姓惊逃,城为之空” ,“瘟疫大作,死者十九,灭绝者无数”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