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多时,钟毓来了。 他此行原本是带着皇帝的退兵诏书而来,可当他踏入荆州地界时,竟得知了一个令他震惊无比的消息——我军拿下了江陵! 好在钟毓脑子转得很快,他在照本宣科地念完皇帝诏书后,便以天使的身份代表庙堂为两位大将贺,同时表示朝廷的犒赏不日将会下来。 一番场面话结束后,几人的谈话明显随意了不少。 “大将军,江陵战事已了,不如择日班师吧?” 钟毓向着夏侯献建议了一句,然而话刚出口,一旁的钟会却忽然开口道: “阿兄可能有有所不知,如今我军虽然夺取了江陵,然城中百废待兴,吴主孙权依旧陈兵公安,虎视眈眈。 如何退得了兵呢?” 钟会的语气很是不客气,仿佛他兄长是个不懂兵略的之人一样。 然而钟毓却只是瞥了他一眼,随后看向夏侯献问道:“大将军,这位是?” 这一问给钟会弄得极为尴尬,敢怒却不敢言。 “钟君就不要说笑了。” 夏侯献微微一笑,稍稍往前走了一步像是把钟会护在身后。 钟毓接着说:“我深知战场局势瞬息万变,比如这江陵城在不久之前还不归我大魏所有,但为人臣者,当知皇命难违,希望大将军思之慎之。” “钟常侍所言在理。” 夏侯献深以为意地点点头。 “其实,我也不愿让这江陵城有再度易手的风险,可是” 钟毓叹了一口气,“若非司空身故,想必陛下不会如此急着召大将军回京。” “什么! ?” 此话一出,夏侯献和王昶同时大惊。 钟毓一愣,“诸位将军竟然不知吗?” 没人回答他。 王昶的确是刚刚得消息,他震惊的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,口中一直念叨着“阿兄,阿兄” 。 人们都知道,他二人虽然不是出于同族,但从小走得很近,王昶对王凌常以兄事之。 而此时的夏侯献竟是捂着胸口,已然泣不成声。 “王公竟然竟然! 哎! ! 苍天悠悠,何薄于我,我大魏失一国之柱石啊!” 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眼看大将军痛不欲生,几乎坠地,钟会等人赶忙上来搀扶。 夏侯献憔悴地抬起眸子,口中念念有词:“自太和年间我初到淮南时,司空就对我百般优待。” “后来同朝辅政,司空也不嫌我资历浅薄,对我是谆谆教导,屡屡相助。” “如今他老人家竟然客死他乡,我甚至没能见他最后一面啊!” 看着夏侯献捶胸顿足的模样,就连王昶都觉得有些心疼。 这些年他一直在外做官,对庙堂的事情了解的不多。 但在有限的信息里,他推断王凌和夏侯献的关系非比寻常。 远到前些年的军区调动,近到这次伐吴统帅的任命,都能看出一些端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