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意强调“太尉之子” 为的就是让两人心里有数。 司马昭很是上道,毕竟为官这么多年,又是大族出身,礼数自然是少不了的。 夏侯献的话音刚落,他便向着两位上级拜礼:“昭见过镇南将军、乐使君。” 二人纷纷点头示意。 之后,夏侯献让几人落座,随即开启话题: “诸位,荆州乃是三战之地,吴蜀两国多有觊觎。” “尤其是吴国,别看吴国在荆州的兵力不如扬州,但镇守此处的将领都是当世名将。” “可是话又说回来,你等既得朝廷信任,镇守一方,要勇于承担责任,放心大胆的去做如此,我在庙堂之中也好为你们说话。” 这里没有外人,所以夏侯献说得也很直接。 他没有当面指责夏侯儒的问题,这使得后者感到有些惭愧,同时也在心中暗自记下了这些族侄的善意。 “大将军。” 这时,乐綝忽然说道,“末将有一个提议。” 夏侯献点头,示意他说下去。 “末将以为,宛城距离襄阳较远,吴国每每来犯,我大军很难在短时间内前来支援。” “何不将治所迁至新野?” 乐綝摩挲着下巴,“新野虽不如宛城繁华,但作为一座军事重镇,与襄阳的距离合适且有缓冲地带。” 闻言,夏侯献说道:“此事我记下了,待此役结束,我会向庙堂上疏推进此事。” “大将军英明。” 乐綝拱手。 夏侯献接着看向夏侯儒,称呼很是亲切:“叔父,吴国荆州境内有我们人吧。” 一般来说,边郡的都督、刺史的其中一人会负责敌国情报工作。 夏侯献觉得,打仗能力不出色可以勉强接受,只要会用人就行。 但若是连情报工作这样的日常工作都疏于安排的话,那这个都督即便是自家人,也不得不换了。 夏侯儒沉吟片刻道:“不瞒大将军,吴国的各类情报都由我的主簿专门管理,我这就叫他拿来与大将军看。” “不必了,就叔父知晓的,挑紧要的说几个吧。” “江夏方面,太守王濬做事很可靠。” 夏侯儒先是夸赞,又简单回忆了一下:“据他探得的消息,逊父子正在修筑江北的邾城。” 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 “邾城?” 夏侯献很快反应过来,他在来的路上大致看过荆州一带的地图。 “我记得此城在与武昌隔江相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