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初二年,徙封汝阳公。 三年,徙封弋阳王。 同年,改封吴王。 五年又徙封寿春。 七年,又徙封白马。 太和六年,改封楚王。 】 夏侯献看着彭城王和楚王的这两份履历,摇头轻笑,曹丕是真的爱了爱了。 接着他又拿起另外一份。 【曹霖,父—文皇帝,母—仇昭仪。 】 大致扫了一眼,作为曹丕的儿子虽然没有了迁来徙去的命运,但黄初三年曹霖被立为河东王。 五年,诸王一律降为县王。 直到曹叡继位,他才再一次被封为郡王,改封东海王。 他有两个儿子,嫡子东海王世子曹启;庶长子高贵乡公曹髦。 就在这时堂外走来一府吏,步履匆匆。 “丞相,大司农桓公、太尉蒋公、燕王殿下等一众朝臣在府外求见。” 夏侯献捏了捏眉心:“不见。” 吱呀一声,相府府门被打开,相府小吏迎着群臣的目光顿时觉得压力倍增,连忙拱手,声音都有些颤抖: “诸公,丞相今日身体不适,不便相见,他令在下转告诸公,若有要事可于明日朝会商议。” “啊这” 群臣嘀嘀咕咕。 府门再一次紧闭,群臣面面相觑。 府内,夏侯献继续看着族谱,看到了燕王子曹璜的名字,不禁皱眉。 “燕王的儿子难道不是历史上的魏元帝曹奂?莫非还没出生?” 不过疑惑只是短暂一闪,他并不在意此事。 立一个话都不会说的幼帝实为不妥,毕竟废黜曹芳是以天子无道,另立贤君为由,但转手立一个没断奶的娃娃,岂不是吃相太难看。 于是他直接排除了这个选项。 翻了一圈,最终只有楚王曹彪,彭城王曹据,东海王世子曹启和高贵乡公曹髦进入了决赛圈。 曹彪他有印象,当年他在淮南任职时谒见过几次,过得可怜巴巴的,吃穿用度甚至不如扬州刺史王凌。 而且他年纪太大了,已经五十三岁。 抛开年纪不提,此人在历史上被王凌、令狐愚三言两语就忽悠了,说明他并非是完全被裹挟,而是心中有野心的。 所以夏侯献也排除了他。 这里提一句,在王凌之叛前,曹氏宗王都是在封地就藩,因为有了王凌拥立曹彪一事后,司马懿才以此为由将宗亲们全部迁往邺城圈养。 至于彭城王曹据,夏侯献记得历史上司马师起初要立他,具体理由不太清楚。 或许是因为司马师根基不稳,怕被外镇的将军以“立幼帝,把持朝廷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