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章 无可无不可做一个任何方面都长的特长生-读知行合一 (第2页)
二是事上练,这个我反而认为是最精妙的,凡事用心,极致用心,把对立方打的他0都不认识,然后装一句“致良知厉害吧”
。
事上练”
的精髓在于“凡事用心,极致用心”
。
无论面对大事还是小事,都应全身心投入,用心去思考、去感知、去行动。
用心不仅仅是一种态度,更是一种对自我的挑战和越。
要求我们在处理事务时,不仅要做到尽心尽力,更要力求达到极致,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。
通过“事上练”
,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,更深入地洞察事物的本质。
每一次的实践都是一次对心灵的洗礼,每一次的用心都是一次对自我的越和提升。
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不仅能够积累经验、增长智慧,更能够磨练意志、提升品质。
“事上练”
不仅是一种方法论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。
三是致良知,讲真理在以内,按良知行不会错,有点夸大了。
反复思索,“良知”
ctr+h为“价值观”
更合适,价值观既来自心内,也来自物外。
在王阳明的哲学体系中,“致良知”
强调追求内在的真理和道德自觉。
然而,将真理完全归结为内心的良知,并认为只要按照良知行事就不会出错,这种看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夸大。
实际上,“良知”
这一概念更接近于我们现代所说的“价值观”
。
价值观不仅源于内心的道德判断和情感体验,也受到外部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。
它既是个人内心世界的反映,也是个人与外界互动的产物。
价值观既来自心内,也来自物外。
它既是个人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,也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道德和行为准则。
在追求真理和道德自觉的过程中,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价值观。
既要倾听内心的声音,也要关注外部世界的反馈。
只有这样,才能形成更加全面、客观和准确的价值观,指导我们的行为和决策。
价值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,它随着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展而不断变化。
我们需要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,不断学习和进步,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。
四是心外无物,这观点有点唯心论了。
王阳明提出的“心外无物”
这一观点,强调内心世界的至上性和决定性,认为物质世界只是内心世界的反映和延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