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禅未及弱冠便继承了偌大的家业,如今已是做了二十几年的皇帝。 他今年四十岁,换作其他有手段的帝王,在这个年纪早已大权独揽。 他比魏明帝曹叡年少几岁,可是人家二十五岁时就几乎收回了权力,尽管现在早已入土 刘禅并非不想亲政,虽然他并没有什么宏图大志,但这毕竟关乎身为帝王的尊严。 老实说,费祎宽济博爱、志虑忠纯,刘禅倒不担心他会颠覆社稷。 但,这些年朝野内外之军国大事全凭一人说了算,这大汉到底姓刘还是姓费? 为此他暗中做了不少努力,但却收效甚微。 不过熬了这么多年,如今终于是有了一点根基。 董允病逝便是一个转折点。 刘禅很快任用陈祗为侍中、黄皓为黄门令、姜维为卫将军录尚书事,至于费祎他巴不得对方去汉中开府,离成都越远越好。 不过在看到风尘仆仆的费祎时,刘禅却是露出和蔼的微笑,下颚上的赘肉一颤一颤。 “朕许久未见大将军,甚是想念,来人啊,为大将军赐座。” 费祎却是拱手,严词拒绝:“陛下不可,此不合君臣之礼。” 刘禅没再多让,面露关切地说:“大将军终日为国事操劳,一年未见两鬓斑白了许多啊。” “此乃臣之本分。” 费祎道。 几句寒暄,刘禅忽然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,开口问道:“不知大将军此番回朝所为何事?” 费祎如实以告,并称应当决议,以免贻误战机。 刘禅略微思索,问道:“不知如今永安城是何人督军?” “宗预,宗德艳。” 费祎答道。 “哦?” 刘禅道,“朕记得此人,听说当年先帝入蜀,他是桓侯(张飞)的麾下。” 费祎不知刘禅为何要提这些,还没等他再次开口,对方却露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。 “宗老将军今年得有六十多岁了吧。” “正是。” “唉” 刘禅叹道,“陈将军年迈,去年卒于任上,朕为此伤心了好一阵子,朕实在不想看着故人凋零。” 费祎听出了刘禅的意思,很快回道:“陛下放心,宗将军老当益壮,自从接任永安以来,厉兵秣马,治军有方,臣以为他可堪此大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