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想必诸位已经知道,今岁高句丽犯境,袭我西安平。” “镇北将军(毋丘俭)率步骑两万出兵讨伐,于沸流水、梁口两度大败敌军,后兵锋直指国都丸都山城,破城而归。” “同时,西蜀大司马蒋琬病重,国事皆由大将军费祎代劳,那费祎乃守成之主,必然无心引兵犯境。” “而反观东吴,此刻却深陷二宫之争,那孙权老迈昏聩,残暴无道,以致庙堂浮躁,君臣不和。” “私以为,此乃用兵之良机。” “今北方已定,兵甲已足,当奖率三军,南下伐吴,以承我武帝、文帝未竞之业。” “不知诸位,意下如何?” 夏侯献说完,堂内陷入了好一阵子的沉默,见众人不语,他又补充了一句:“不必顾虑,诸位可畅所欲言。” 过了一阵,最先开口的是大将军府司马,杨伟。 “在下跟随明公多年,深知明公素有建功之心,只是那东吴拥有大江天堑,水师力量雄厚,而我大魏却远不及也。” “在下以为,此时伐吴恐怕不妥。” “嗯。” 夏侯献不置可否。 趁着这个间歇。 他不断斟酌着对方的建言。 魏国有水师吗? 当然是有的。 只不过常年混迹于江河湖泊的大魏水军,跟东吴真正的水军比起来,根本不值一提。 先不说造船地的问题,就算是把船队开进大江,大江上的风向、水流、船只吃水、暗礁等等一系列的客观因素都会极大程度的影响着战局。 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,最终只会变成水中鱼虾。 所以没有掌控大江航道的魏国,是不可能有媲美吴国之水师的。 夏侯献没有去反驳杨伟之言,而是说道: “我大魏一日安于现状,便一日不能拥有真正的水师。 吴国之所以能与我大魏划江而治,全是仰仗江北的几块飞地。” “此役是我设想的伐吴第一阶段。” “如果我军能吞下它们,将吴军彻底赶回江东,便可掌握大江航道,如此才可打造战船、训练水军,假以时日便可顺江而下,荡平东吴。” 这时,杜预、钟会等人似乎是明白了过来,只见钟会探着头问道:“明公是要攻江陵吗?” “正有此意。” 夏侯献道,“上兵伐谋,必是要扬长避短,我大魏步骑骁勇,战占优,攻城略地,无往不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