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阳,大将军府。 邓艾率军抵达襄武城的前线军报是今日送来的,至于战况如何目前还不得而知。 不过夏侯献并不担忧,因为在前几日在了解到蜀军此番的兵力几何后,他便知道此役不过是一次不痛不痒的骚扰罢了。 “伯景、仲景,方才我们聊到哪了?” 夏侯献放下手里的军报,看向二人。 “明公,我们方才聊到‘避实就虚’。” 荀甝提醒了一句。 算起来,荀甝、荀霬也是曹操的外孙,论辈分跟夏侯献算是平辈,但相处起来总感觉哪里怪怪的。 今日夏侯献留二人在府上用餐,等待之余就用自己亲身经历做例子,来讲解兵法。 “嗯避实就虚。” 夏侯献回忆了一下,缓缓道:“那就不得不提到‘箕谷之战’了。” “当年赵云和张将军在战场正面对峙,而我选择” 夏侯献款款道来,二人听得津津有味,仿佛身临其境。 不多时,二人在府上用过饭后便离开了。 没过多久,杜预从太学归来,今日是二人约好的讲经的日子。 原本夏侯献只是想迎合对方的喜好,拉近彼此间的距离,从而让对方真心的为自己做事。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现杜预讲的《左传》并不枯燥。 有些观点他会很通俗的讲出来,夏侯献也觉得很是受用。 关于“民本” 思想,杜预认同《左传》中的观点。 他指出作为一个国君,一切事情都要考虑民众的好恶,不能违背民众的意愿,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,做事情才能取得成功,否则就会什么事情也做不好,甚至会自取灭亡。 对于战争方面,他借用《左传》里的观点,把战争的性质分为“义” 与“不义” 两种。 认为蜀汉妄图以弹丸之地,螳臂当车,劳民伤财,强行把人民绑上战车,实乃“不义” 之战。 今日杜预又讲起了关于“历史变化论” 的内容。 “社稷无常奉,君臣无常位,自古以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