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大司马曹休在合肥集结十万大军,伺机向皖城进。” 翌日朝议上,有大臣正在禀告东线的战报。 “骠骑将军司马懿领兵五万从宛城出向江陵进。” “豫州刺史贾逵领兵为策应领兵三万为策应,相机行事。” 听完了战报,曹叡把目光投向玉阶下,“众卿可有谏言?” 大臣们面面相觑,无人上前。 很多人都应该从侍中刘晔那里知晓了天子的态度,自然就不会自讨没趣。 朝议后,曹叡回到东堂署政。 这次他并未召散骑们伴驾,东堂政署内也不是那几位常客,而一位叫做张忠的人。 他并不是什么朝中大员,却让朝堂诸公都为之忌惮。 他便是校事府主事。 校事府是自曹操时代建立的情报机构,主要的职能便是监察百官和获取敌国情报。 他的第一代主事人是当年的军师祭酒郭奉孝,后来曹丕也一度掌管过。 但是到了曹叡这一朝,校事府因为名声狼藉被以司马懿为的朝臣们多次劝谏应当废除。 曹叡每每听闻都欣然应下,却不纳之。 只不过如今,校事府的人事任用只能从一些微末之人中选择。 这样也方便做一把合适的的“刀” 。 “这情报可有确凿的证据?” 曹叡语气冰冷。 “暂无截获相关书信,但吴人伪装成商客,在本月多次出入振威将军府。” 张忠说着便拿出几张竹简。 “陛下请过目。” 这振威将军就是吴质。 他乃是曹丕四友之一,在当年的夺嫡之争中功不可没。 故而曹丕称帝后,封其为振威将军,封列侯,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。 校事府从河北传来密报,言振威将军吴质恐与吴国细作密谈。 至于密谈些什么,暂时还不得而知,只是现如今魏吴两国即将开启大战,这让曹叡不得不对这位北疆大吏生出猜忌。 曹叡接过竹简,展开观之。 竹简上是在北方的校事们根据现场情况的临时作画。 此事干系重大,曹叡暂且不敢贸然撸了吴质帽子。 他简单看了一眼竹简上的内容,啪得一下将其合上,略微思考了一下,“此事还需谨慎,让校事们盯紧一些。” “另外,去查查近来吴质的儿子在京都与哪些人来往。” “喏!” 张忠应道,接着他又汇报了一件事,“倒是最近,有人似乎有意与振威将军结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