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日后,林砚之在阴阳潭边现陌生的皮鞋印。 潮湿的泥地上,西式皮鞋的纹路与草鞋足迹交错,指向岸边那排新刻的潮汐标记。 他扒开茂密的芦苇,撞见西洋钟表匠正半跪在礁石上,怀表链垂入水中,表盘玻璃映出涨潮的波纹。 " 你的怀表会进水。 " 少年忍不住提醒。 对方猛然回头,镜片后的蓝眼睛闪过慌乱,很快又恢复傲慢:" 我在验证潮汐与齿轮振动的频率关系。 " 他举起沾满泥浆的笔记本,上面用中文和英文混杂记录着数据," 你们的漆木燃烧误差±o秒,可潮汐本身的涨落就有" " 就有七分钟误差。 " 林砚之接过话头,指尖抚过石壁上深浅不一的刻痕," 但《燃时谱》里写着,真正的校准不是消除误差,而是让误差成为" " 成为另一种刻度。 " 钟表匠突然激动地打断他,掏出磨损的机械钟零件," 你看这个擒纵叉! 如果把潮汐的涨落幅度换算成齿轮的摆幅,或许可以设计出能自我调节的" 他的声音戛然而止,似乎才惊觉自己正在向" 对手" 吐露机密。 林砚之却笑了。 他从怀中取出前夜赶制的微型漆木计时器,银丝引线在暮色中泛着珍珠光泽:" 试试把你的齿轮原理,嵌进这个陶匣?" 当西洋人修长的手指触到温润的漆木,两种截然不同的工艺在潮湿的江风中相遇,迸出细微的嗡鸣。 此后的每个晨昏,阴阳潭边都能看见奇特的景象:白老人教蓝眼睛匠人辨认漆木年轮,少年用刻刀在齿轮边缘雕琢潮汐纹路。 当暴雨突至,三人挤在临时搭建的草棚下,钟表匠用防水图纸记录师父口述的水文校准法,林砚之则将机械钟的擒纵装置拆解重组,试图让钢铁学会" 呼吸" 。 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 三个月后的月圆夜,融合两种技艺的新计时器诞生了。 漆木芯材燃烧的火光中,改良过的擒纵装置随着潮汐涨落自动调节,误差缩小到不可思议的±o秒。 西洋钟表匠捧着这个奇异的造物,镜片后的眼睛湿润了:" 原来时间的奥秘,真的藏在" 他望向翻涌的江面,月光将阴阳潭的分界线镀成银色,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