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风呼啸着灌进船舱,吹得木板上的图纸哗哗作响。 那些拉丁文的公式与中文的星象推演在风中相互缠绕,恰似郑和船队的星图与葡萄牙航海罗盘在历史的长河中终于相遇。 在这个注定不平凡的夜晚,东西方智慧的碰撞不仅孕育出新的技术突破,更在危机四伏的海面上,点燃了照亮前路的希望之光。 而等待着他们的,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海战,一场智慧与勇气的终极考验。 灼痕惊变 万历十三年深秋,北仑港外的海面翻涌着暗紫色的浪涛。 徐沧溟站在" 重光号" 主桅下,星盘在怀中剧烈震颤,裂痕处渗出的金液顺着衣襟蜿蜒,在甲板上烙下扭曲的北斗图腾。 远处,松浦隆信的朱印船队如黑色巨蟒破浪而来,三层楼高的安宅船裹着暗褐色的高岭土装甲,在暮色中泛着诡异的釉光。 " 准备齐射! " 阿鹤的吼声撕裂海风。 少年腰间的鱼骨星盘泛起刺目的青光,三百名火铳手同时展开改良版折叠铳。 黄铜框架咬合时出清脆的咔嗒声,铳管内壁的阴阳膛线在夕阳下流转着冷芒。 徐沧溟将星盘按在胸前,金液顺着甲板纹路注入火铳阵列,当倭寇战船进入两百步射程,随着一声令下,铳口喷出的火舌连成炽烈的星河,弹丸破空声如雷霆般炸响。 枚刻着阴阳膛线的弹丸命中安宅船的瞬间,海面腾起奇异的闷响。 阿鹤握紧雁翎刀,看着弹丸像穿透薄纸般撕开倭寇引以为傲的复合装甲。 " 成功了! " 少年兴奋得眼角疤痕剧烈颤抖,那些在里斯本兵工厂偷师的日夜、在" 重光号" 舱室反复演算的公式,此刻都化作划破夜幕的流星。 三百支折叠铳持续轰鸣,黄铜铰链在连续击中烧得通红,却凭借遵化铁冶的九转冷淬法,硬生生扛住了ooc的高温。 但徐沧溟的瞳孔突然收缩。 他瞥见右侧舷窗映出的火光中,有支铳管表面闪过蛛网状的银纹——那不是正常的金属热胀痕迹,而是高盐海风与火药残渣共同侵蚀下产生的电离裂纹。 星象师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星盘裂痕,记忆如潮水翻涌:三个月前那个淬火的深夜,阿鹤将黄铜铰链浸入马尿与石灰水的混合液,蒸腾的乳白雾气中,他就曾在显微镜下见过类似的晶界缺陷。 " 阿鹤,注意铳管温度! " 徐沧溟的警告被爆炸声吞没。 松浦隆信的旗舰突然转向,甲板下推出密密麻麻的陶制火罐。 " 焙烙玉! " 老水手的惊呼未落,火罐已如雨点般砸来。 不同于寻常火药火罐,这些罐体破裂后,竟流出黏糊糊的硫磺胶泥,接触空气瞬间燃起蓝紫色火焰。 徐沧溟看着胶泥顺着折叠铳的黄铜铰链缝隙渗入,突然想起加斯帕神父临终前的手稿:黄铜在持续高温与腐蚀介质作用下,韧性将呈几何级衰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