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师傅喊我退后,他用布条缠住拳头,后退一步,随即猛的一拳砸在了墙上! 顿时,整面墙上出现了一个黑窟窿! 待灰尘散去,我拿手电往窟窿里一照,吓了一跳! 墙后,竟然有一处隆起的黄土包! 土包前还立着一块儿高约两米的大石碑! 余师傅又砸了两拳,将墙洞扩大,随后我们跨步钻了过去。 “小子! 这这是谁的坟吧?” 我皱眉环顾四周,点头道:“是坟! 最起码是清代早期的坟! 有小几百年了!” 石碑上落了一层灰,随便用手擦了擦,就看到一排楷书小字。 左边写的是:“一世清名英年早逝。” 右边写的是:“半途福寿壮志未酬。” 石碑中间刻了大量莲花图案,莲花底下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。 这种明清碑文都不分段,那时候也没标点符号,往往一写一大堆蝇头小楷,看的人脑袋疼。 我举着手机照明看了半天,终于在碑文中捕捉到了几个关键词。 “大儒人、岁修职郎,黄鹤霖。” 这个一般人看不懂,但难不到我。 儒人就是读书人,前面加个“大” 字就指老读书人,最起码读了三十年以上的书。 岁修职郎,这四个字要分开理解,明清时期只有“县丞” 死了才会被叫成修职郎,前面他特意加个“岁” 字,说明这个职位是主人死后花钱买来的。 对于给死者各种荣誉头衔,当时朝廷和地方官府是持倡导态度的,因为人已经死了,并不占用任何资源,官府既可以拿到一笔银两,还全了家属的孝道,女的买头衔的也有,比如现有的墓碑上写着“岁诰命夫人” 。 此时,余师傅疑惑问:“这里以前肯定住的有人家,他们怎么会把坟墓修在自己屋里?” 我瞬间恍然大悟,猛的一拍大腿! “我知道了! 这里是以前的碑屋!” “碑屋?” “对! 只有湖北土寨族有这种老习俗!” “家里老人死了! 把坟修在屋里! 和子女一起住! 这象征着事死如事生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