贾充拱手退去。 翌日,夏侯献便来到了扬州刺史府。 今日王基并在府上,王凌身边则是站着另一个男人。 此人长相彪悍,样貌不像中原人士,据王凌介绍,此人是他的外甥令狐愚。 至于为什么会取这样一个侮辱性的名字,原因是当年他做了错事被文皇帝曹丕迁怒,故而将令狐浚改名为令狐愚。 夏侯献和两人客套了几句,便进入了正题。 他将贾充的汇报一五一十地向王凌汇报。 王凌闻言则是皱起了眉头,他思考了半晌,说道: “这的确是个棘手的问题。” “自建安年间起,武帝开始实行屯田制,再到文帝时期大规模在淮泗推行军屯,如今已有几十年了。” “但我淮南每每生战事,就不得不提前从各地筹备粮草。 前几年若是实在吃紧,还可得到洛阳甚至河北的支援。” “但如今西线蜀国屡屡犯境,今岁开春,蜀汉丞相诸葛亮又占据了我武都、阴平二郡。” “想来,洛阳方面也是分身乏术,只能加大对陇西地区的军需供应了。” 听到这里,夏侯献恍然。 出门打仗了几个月,这才觉已经到了太和三年。 王凌继续道:“况且,淮南的屯田在非战时不受刺史府管辖,甚至满宠也管不着。” “使君此话何意?” “哦?夏侯君竟然不知?” 王凌道,“我大魏的屯田分为两种,” “一种是民屯,按人口给黎庶们分配土地、农具、耕牛等,之后每年向州郡缴纳租粮便可。” “然而这些民屯由庙堂设置的农官管理,自成系统,并不归属郡县管辖,更不用服兵役。” “你拿他们有什么办法?” 说到后面,王凌似乎是有些生气。 不过倒也难怪,这样的制度可是直接损害士族大家的利益,若不是王家的根基不在淮南,他或许早就跳起来了。 王凌继续说道:“第二种便是军屯了,你可别听军屯二字,就以为我们就能轻易调动。” “他们依旧由农官管理,战时,要让他们出兵,那度支中郎将不敢不从,但在非战时,你想从他们手中拿到粮草,绝无可能。” 夏侯献若有所思。 他想了想,归根到底或许还是产量问题。 另外还有一个分配不均的问题。 建安年间,当时武皇帝曹操在许都附近兴修水利、广积粮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