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个少年从胡府中出来,捡那没人的地方走,拐过了几个巷子,眼看城门就在面前了。 陶洪突然带着一队人马从旁边的暗巷冲了出来,把二人围在了中间。 “王参军,我说什么了?胡混这家伙肯定有鬼。 逸少公子,别来无恙啊?这位想必就是那位杜将军日思夜想的荀姑娘吧!” 陶洪探身笑道。 “我跟你走,你放了荀姑娘。” 王羲之挡在荀灌身前。 “吆,逸少公子还懂英雄救美。 明明能吃个撑,谁会吃个半饱?” “只怕你没有那个胃口,围起来。” 逃出了马厩的第五猗,做了那个身后的黄雀,又把陶洪围了起来。 “第五刺史?你怎么会在这里?你不是该?” “我怎么不能在这里?逸少公子来襄阳做客,我作为镇守这里的刺史,自然应该尽一些地主之谊。” “怎么可能?胡将军明明……” “他?已经被我打得丢盔弃甲,逃出城去。” “什么?你那点兵马,居然把胡混击溃了?” “这能怪谁哪?有些人哪,就怕胡混造反,把他武库中的枪矛都换成了样子货,两军一接战,那些假枪假矛,各个折断。” “王参军,这是你干得?” “额~我以为他和王家走得太近,防着他兵变,谁能想到兵变的居然是第五猗。” “绑了。” 第五猗马鞭一指,陶洪和这十几个快骑都被推下马来,绑在一个平板车上。 第五猗翻身下马,来到了两位少年面前。 “我还要谢谢二位,若没有二位,他们也不可能放松对我的看管,我也无法重新执掌襄阳。” “第五大人,真是有勾践之奇,这份忍辱负重,真不是一般人能忍得了的。 佩服佩服。” “我这刺史,虽真实假,不过是杜曾的一面旗帜,这次能脱出牢笼,还是多亏了逸少公子。” “大人太客气了,分明是大人救了我二人的性命。” “我也恨透了杜曾,只不过一直找不到反击的机会。 现在逸少公子来了,你我东西对进,把杜曾堵在这沔水和大江之间。” “这……” “逸少公子可是担忧我身上这个荆州刺史的官职?” “未曾。” “公子不必担忧,我已经以老病请辞,麾下的兵马,也可交给公子指派。” “第五大人这么慷慨,我倒是有点不敢置信了。” “荆州乱了足够久了,而且这长安一旦被攻破,接下来可就是荆州,我自问没有这个驱除胡虏的才能,还不如早日让贤。” 这边王羲之还在衡量第五猗的诚意,那边胡混已经歪戴着头盔追上了先行的杜曾。 “嗯?王贡也太过分了吧?我让他们去搜,可没让他们这么搜啊?” “杜将军,大事不好了。 第五猗反了。” “什么?他不是被你关在马厩嘛?再说了你手下还有三个营的人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