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理论指导实践,只有先把其中的关键技术搞明白,才能着手进行生产。” “造飞机,我们驾轻就熟。” “但是造汽车,我们真的是两眼抹黑,什么也不懂。” “哪怕买来了国外的技术,但是其中的很多环节还要去学习摸索。” “而你,就是我们学习摸索的桥梁!” 郝逢春一脸器重的看着陈露阳。 “虽然我们也都学了一些日语,但是水平都有限,学的也很粗浅。” “只有你才能将材料完整的翻译出来。” “可以说,现在整个融合车间的核心都在你身上,千万不要让我们失望。” “郝叔你放心,我知道轻重。” 陈露阳本就是做编译出身,对于翻译的准确性和严肃性把握尤为深刻。 宁可一字不译,也不能错译一字,否则就是造孽! “好。” 郝逢春欣慰地拍了拍陈露阳的肩膀:“有什么困难就跟我提,只要能有利于保证你的翻译工作,我去给你解决困难。” 可是话刚说完没多久,陈露阳就遇见了第一个困难。 “小陈,这个部分着急,先帮我们翻译一下。” “好嘞!” 陈露阳接过一小沓十几页的材料,手指捻了捻页数,回应道;“翻完了就给你!” 这次的材料跟刚刚老郝给他的,明显就专业的多。 陈露阳先是将材料大致翻看一遍,心里有了思量之后,拿笔圈出了一些专有名词, 就在他准备翻开字典查看生词的时候,办公室的门又被人敲开: “小陈,这份材料着急,快点翻!” 陈露阳接过大概翻了翻,二十多页。 “行,放我这,马上就弄。” 刚坐下又没有几分钟,又是一个人拿着资料跑了进来, “小陈,快给看看这份材料上写的啥,这上面的图纸非常重要!” 陈露阳:…… 造车的技术难点多,需要研究的工作步骤也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