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历三十九年冬,钦天监漏刻的铜壶里,最后一滴水坠入箭壶。 掌印太监王承恩捧着《观象日志》的手微微颤,墨迹未干的" 冬至" 二字在烛光下泛着诡异的青芒——这日正是年月日,木星与月亮在子夜时分悄然相合,星轨在天穹划出不祥的弧线。 与此同时,太医院的药碾声戛然而止。 老药工李守拙盯着新采的水银,浑浊的瞳孔突然收缩。 《本草纲目》卷九的记载在他脑中炸开:" 水银能消化金银使成泥,人以镀物是也。 " 当银针插入朱砂的瞬间,汞珠竟如活物般裹住针尖,在陶钵中凝成银白的汞齐(hg+ag→ag?hg?)。 他慌忙抓起羊皮纸,颤抖着写下" 当归" 二字,墨痕未干便被黑影吞没。 郑贵妃的椒房殿内,檀香混着朱砂的腥气弥漫。 贴身宫女捧着密信,信中" 冬至当归" 四字让她后背凉。 三个月前,道士进献的" 延年丹" 里,她亲眼见过类似的银汞齐结晶,那些在丹炉中流转的银白色物质,与钦天监观测的星象图有着诡异的对应。 太子朱常洛的书房内,谋士张居正的后人张慎之将《观象日志》与《本草纲目》对照,冷汗浸透了衣袍。 木星合月的天象,在古籍中被称为" 木月同辉,主宫闱有变" ;而" 当归" 暗指的汞齐化反应,恰是炼制" 白金三品" 龙币的关键秘术。 他突然想起,近日流入市面的龙币,其蟠龙纹中隐约可见的银汞齐残留,竟与太医院失窃的水银数量完全吻合。 深夜的紫禁城,怡神殿的飞檐在月光下投下狰狞的阴影。 郑贵妃的亲信举着火把,将成箱的汞齐化银锭搬入密室。 当火把照亮墙上的星图,诡异的一幕生了——木星合月的轨迹,竟与银锭表面的汞齐纹路完全重叠。 为的太监尖着嗓子道:" 娘娘说了,等冬至子时,借星象之力开炉,定能炼出那传说中的" 话音未落,一阵阴风吹灭烛火,黑暗中传来银锭相撞的闷响。 太子朱常洛得到密报后,立即派人暗中查探。 他深知,这场围绕" 冬至"